手機等智能設備為學生獲取學習資源、社交互動等提供支持,但校園手機使用也引發(fā)人們對其影響學生注意力、身心健康等的擔憂。最新國際學生評估項目(PISA)結果表明,數字設備使用會在一定程度上干擾學生學習。在此背景下,部分國家已經或正在考慮在學校實施手機禁令或者其他限制性措施。近日,歐洲學校教育平臺發(fā)布最新調查報告,呈現比利時、德國、意大利等歐洲國家學生校園手機使用的影響、手機禁令實施效果以及屏幕時間管理的可替代措施。
調查結果顯示,受訪者普遍認為校園內的手機使用會對學生和學校整體學習氛圍產生一定消極影響,主要體現在降低學生專注力、影響學校整體學習氛圍、影響學生社交互動和身心健康等方面。
對于是否應該限制或禁止在校園內使用手機,受訪者基本持支持態(tài)度。具體而言,在小學階段禁止校園手機使用獲得74%的受訪者支持,在中學階段禁止校園手機使用有39%的受訪者支持。關于校園手機禁令或限制令,受訪者最常提及的積極影響包括增加學生間的面對面交流、提高學生課堂注意力以及減少課堂干擾。同時,受訪者還特別表達了對學生身心健康的關注,41%的受訪者認為限制使用手機可以減少網絡欺凌,32%的受訪者認為限制使用手機可以減輕社交壓力。此外,31%的受訪者認為限制使用手機會促進學生的體育鍛煉。
報告提出,在學校實施手機禁令面臨多重挑戰(zhàn),主要包括學生抵制、手機是實施數字教育的唯一可用設備、家長抵制和學生規(guī)避限制條款等。此外,25%的受訪者提到,校園手機禁令可能會影響學生在緊急情況下與家人或外界的正常聯絡,也有受訪者表示手機禁令可能涉及侵犯學生權利和學生隱私。
部分學校在探索校園手機禁令的可替代措施。其中,家長參與制定手機使用時間規(guī)定、學校提供更多體育活動和課外活動、鼓勵學生自我調節(jié)以及在校期間實施“數字戒斷”活動或“無數字屏幕”時段、通過課程或指南強化師生數字技能和媒體素養(yǎng)等措施,得到較多受訪者支持。
總體而言,受訪教師和學校對規(guī)范校園手機使用持支持態(tài)度,但全面實行手機禁令則可能會矯枉過正,尤其是在數字化教學越來越普及的當代課堂。因此,報告提出提高家長參與度、在課間活動期間推廣其他活動、鼓勵學生自我約束以及將數字素養(yǎng)納入課程等可替代性方案,以降低手機使用對學生學業(yè)和身心健康的消極影響。
?。ㄗ髡邌挝唬荷虾M鈬Z大學全球教育研究中心)
《中國教育報》2025年07月10日 第07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ccwz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