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的大地,一派豐收景象,農人正在收割莊稼,一堆堆金黃的玉米分外耀眼。不由想起電視劇《生萬物》里的話:“你往地上一站,你是對它親,還是對它誠,它心里都有數(shù)啊。你要是對它親,對它誠,它用收成來報答你。”
一個“親”,一個“誠”,道出了人與土地的關系?!坝H”,飽含著對土地滾燙的愛;“誠”,展現(xiàn)了對土地的敬畏和真摯之心。人對土地用親、用誠,土地也會用親和誠來回應人。
人與土地的關系如此,教育中人與人的關系何嘗不是如此。高爾基說:“誰愛孩子,孩子就愛誰。只有愛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
到幼兒園走訪時,當問及園長和老師“為何會選擇從事幼教工作”時,他們有的說自己從小就喜愛孩子,愿意跟孩子在一起;也有的說不是自己主動選擇從事幼教工作的,但本著“干一行就愛一行”之心,漸漸發(fā)現(xiàn)了教育的美好。
教育是一門“仁而愛人”的事業(yè),愛是教育的靈魂,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我國著名的教育家們,無一例外都有一顆仁愛之心,這是成為一名好老師所必備的品格。學習教育家精神,就要勤修一顆樂教愛生、甘于奉獻的仁愛之心??梢哉f,“用親”對待孩子,是成為一名好老師的基礎和前提。
愛孩子,還要“用誠”。在中國文化中,“誠”是一個極為重要的道德觀念,它不僅是個人修身養(yǎng)性的基石,也是維系社會關系的原則。誠信,亦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個人層面的道德準則。愛孩子,講的是老師與孩子之間的關系,是一個“以誠感人者,人亦誠而應”的雙向互動過程。
在幼兒園,經常會發(fā)現(xiàn)有的老師特別受孩子歡迎,他們的眼神充滿慈愛、友善、溫情,孩子天性純樸善良,他們在與老師的對視中,能敏感地讀出老師的真情;也有一些老師也是愛孩子的,但他們有時愛得糊涂,常常以愛之名束縛、綁架了孩子而不自知,他們對孩子的愛,缺少了“誠”。
“誠”是什么?在中國儒家思想里,“誠”有天道之本的含義。誠者,天之道也。天道運行真實無妄,四季更替從不失信?!罢\”亦有人道之責的含義。思誠者,人之道也。人應該效法天道,追求真誠,努力使自己的行為符合“誠”的準則。
回到老師與孩子的關系上來看,“用誠”對待孩子,就是遵循孩子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讓教育貼近孩子的心靈,滋潤孩子的心田,讓老師成為孩子的好朋友和貼心人。
誰愛孩子,孩子就愛誰?!坝谜\”對待孩子,這樣的愛才是真愛。中國古代歷來講格物致知、誠意正心。要知道,“用誠”是需要修煉的。教師只有回到人性最本真美好的那一處,與孩子的赤子之心相遇,才能贏得孩子的愛,才能澆開孩子美麗的心靈之花。
《中國教育報》2025年11月02日 第01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ccwz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