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開課半個多月來,身處世界各地的西工大師生,用不同的方式,奔赴線上課堂,用實際行動踐行著“延期不延教、停課不停學”。
在海拔四千多米山頂上課的藏族男生
不到早上7:50,西北工業(yè)大學人文經法學院2018級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yè)本科生玉中次多裹緊厚厚的羽絨服,夾著課本和充電寶,在清晨朦朧的光線下,一路小跑近半個小時,來到邦基頂山山頂,在雪域高原-8℃的風口中,開始了一天的學習。
玉中次多家住西藏自治區(qū)拉薩市林周縣強嘎鄉(xiāng)切瑪村,手機信號不穩(wěn)定,為了找到信號最好的地方,次多跑遍了附近的山頭,最終把“教室”選在邦基頂山山頂。
膝蓋是課桌,大地是座椅,雪山就是教室。海拔4500多米的雪域高原上,寒風呼嘯,玉中次多戴上帽子、插上耳機,把音量調到最大,才能聽清老師的聲音。風如刀割,他戴上手套和口罩,認真地記筆記……少則兩個鐘頭,多則整整一上午。
“天氣寒冷,內心溫暖。”次多說,“學校老師非常關心我,盡可能幫我解決困難,不僅在開課前對我進行了網絡學習指導,還發(fā)放了臨時困難補助和線上課程流量補貼?!彼f,
“次多”在藏語里有意志堅定的含義?!翱朔磺欣щy,也要讀書!”父母這樣教導他,而他也正是這樣踐行的。
和玉中次多一樣,家住四川山區(qū)的力學與土木建筑學院2019級研究生劉四川,每天都要跑到村外高速公路口“蹭”網上課。幾百米崎嶇村路、蹲著或站著上課,成為劉四川的日常。有時晚上下課回家已經9點了,飯也來不及吃一口。盡管如此,他一節(jié)課都沒耽誤過。
得知同村一位初三學生無法按時開課,劉四川便主動聯(lián)系孩子家人,擔任起孩子的線上英語和化學老師。他還主動報名成為村里的一名防疫志愿者。疫情期間,“身兼數職”的劉四川忙碌卻又充實。他說:“齊心協(xié)力,努力向前,我們一定能度過難關!”
一堂課跨越五大洲34個國家
北京時間上午10時30分,巴黎時間3月2日凌晨3:30分,一百多個熟悉的面孔準時上線,新學期《微積分II(英)》課程的第一堂課準時開始了。這是一堂跨越了五個大洲、34個國家,共有120人參加的線上課程。主講老師吳紅,是一名地道的法國女士,西工大數學與統(tǒng)計學院外籍教師。
面對屏幕中主講老師吳紅站在白板前的身影,此時,119名位于世界各地的學生克服時差等困難,坐在電腦或手機前,通過互聯(lián)網匯集在一間覆蓋全球的大教室里。摩洛哥,凌晨3:30,18人上線;俄羅斯,5:30,15人上線;墨西哥,20:30,10人上線;蘇丹,5:30……在這一刻,全球齊相聚,天涯若比鄰。
多年來,吳紅老師一直承擔學校國際班多門公共課程的教學任務。本學期,吳老師承擔總學時144小時的3門國際班課程。受疫情影響,寒假回國后她暫時無法返校,身處世界各地的學生們也同樣如此。針對這一情況,學校制定了專門的教學方案,吳紅老師提前兩周給每一位學生發(fā)郵件,邀請大家加入班級微信群,了解每位同學的情況。開學前一周,她提前與學生進行線上測試,模擬網絡教學環(huán)境,確定線上教學平臺,并將教學平臺的使用方法用英文翻譯給留學生。有一位學生反映,自己所在的國家無法使用網絡線上教學平臺,吳紅老師便將教學視頻錄制下來發(fā)給她。
“跨過山和大海,心與課程同在。我在摩洛哥,剛剛通過網絡上完微積分課。雖然在我們這里是凌晨,但看到屏幕前的老師和同學,我很高興。大家都很認真,我感謝老師,也想念中國。期待回去讀書的那一天”。摩洛哥2019級本科生Zerhouni Khal Ay說。
美籍教師被困東南亞,“白手起家”線上授課
春節(jié)國內疫情突發(fā)時,西工大外國語學院美籍教師Christine Tanner正在東南亞度假,不能返校的她被迫延長了“假期”。即將開課的《英語思辨》和《英語寫作》課程怎么辦?這兩門課對師生間的互動要求很高,無法開展課堂教學、無法組織英語角,這讓一向開朗的Christine傷心至極。
“總要做些什么?!睘榱司徑庹覍W生的焦慮,旅途中的Christine,每到一地都會邀請當地人錄制一段英語教學視頻,內容涵蓋對中國抗擊疫情的敬佩與鼓勵,對當地風俗文化的介紹,以及對國際時事的理解與看法。為了便于組織討論和學習小組的作業(yè)輔導,她還將上百位學生組建成20個微信群,關心他們的生活、學習情況,組織每日線上討論,鼓勵同學們以積極的心態(tài)戰(zhàn)勝困難。
Christine收到了學校開展線上教學的通知后,盡管擁有幾十年的教學經驗,但Christine之前從未接觸過線上教學。旅途中僅攜帶簡單行李的她,立即在當地購買了電腦等硬件設備,并克服困難自學線上授課軟件、直播技巧等。她在微信朋友圈中寫道:“我老了,面對現(xiàn)在的新事物有些疲于應對,學起來更是力不從心。但是如果能拉近我和學生之間的距離,我愿意走出舒適區(qū),挑戰(zhàn)困難?!?/p>
就這樣,在教研室老師的支持和幫助下,“流浪”在海外的Christine快速掌握了線上教學手段。當了解到大部分同學沒有帶課本回家后,她跑遍當地書店,挑選適合教學的英文書籍,同時結合學習主題,錄制教學視頻。Christine的線上課程受到了學生們的一致好評,她的敬業(yè)精神也深深感染和鼓舞了學生。
同樣在外上課的還有不得已滯留美國的電子信息學院的朱巖教師。雖然上課時間在凌晨2點多,但依舊情緒飽滿、聲音洪亮,課程結束后,還會持續(xù)關注同學們在QQ群的提問,及時答疑解惑?!霸诰€課堂拉近了我和同學們的距離,他們問問題更加積極。當得知我是凌晨上課后,他們還經常叮囑我注意休息,讓我感到很暖心。”朱巖說。(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記者 馮麗 通訊員 趙珍)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ccwz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