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記者 尹曉軍)每天早上9點,甘肅省平涼市崆峒區(qū)峽門回族鄉(xiāng)山口村教學點的13個孩子就在家里準時上線,為他們授課的是蘭州大學的青年志愿者。
山口村教學點只有1名教師,13名學生來自山口村和白楊溝村,年齡最大的7歲,最小的4歲。去年冬天,蘭州大學青年志愿者前往山口小學發(fā)放“暖流計劃”物資。臨走時,志愿者和孩子們約定每周都要見一次面。
如何實現這個約定呢?志愿者經過討論,決定以線上線下雙互動的方式,即通過“萃英云課堂”每周為孩子們開一次班會課,并在不影響正常教學秩序的情況下開展更多的趣味課和拓展課,再利用寒暑假開展實地支教幫扶。
新冠肺炎疫情發(fā)生后,志愿者們一直牽掛著山口村教學點13個孩子的學習和生活情況,以及和他們的約定。為此,蘭州大學團委根據防疫實際情況推出萃英云課堂“戰(zhàn)疫版”,以研究生支教團力量為依托重新組建“約定山口”志愿服務隊,吸引了一批青年志愿者骨干,每天利用30分種的時間為孩子們上一堂有趣、有益的知識拓展和心靈交流課程。
3月9日,萃英云課堂“戰(zhàn)疫版”第一節(jié)開講,主題是“了解病毒怪獸”,“授課教師”是蘭州大學碩士研究生呂孟凡。孩子們通過屏幕認真地聽大姐姐講打“怪獸”的故事,還不時發(fā)言互動——“我以后一定講衛(wèi)生、勤洗手,把病毒怪獸打跑!”
“這是一種新穎且極富挑戰(zhàn)性的志愿服務形式,相比傳統(tǒng)實地支教,更需要抓住孩子的內心情感?!眳蚊戏苍翘m州大學第20屆研究生支教團成員,有豐富的支教經驗,看到學?!拜陀⒃普n堂計劃”招募志愿者的公告后,她第一時間報了名。
看到孩子們熱情高漲,志愿者立即抓住學齡前兒童動手欲望強的特點,為孩子們講了一堂口罩設計課,從材料準備、圖案設計到剪貼操作,充分發(fā)揮孩子們的能動性,讓他們在體驗全過程、享受小成功中收獲勇氣和信心,得到了家長的認可。
除了防疫知識,志愿者們教孩子們學唱《紅星歌》、朗誦《祖國媽媽》;手指舞《春天的花園》,讓孩子們在靈動中體驗春天、陶冶情操……
“我們開展‘萃英云課堂’,就是嘗試突破傳統(tǒng)支教模式的時空束縛,搭建起持續(xù)同孩子們進行心靈溝通的平臺,在心心相通的基礎上以‘引導’代‘指導’,助力他們健康成長成才?!碧m州大學團委書記李華龍介紹,志愿者從孩子們的年齡特點和興趣愛好出發(fā)設計教學內容和教學環(huán)節(jié),拉近了與孩子們的距離,激發(fā)了他們成長成才的自主性和自覺性。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ccwz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