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牽意大利
因為新冠肺炎疫情,意大利“封城”已有月余。每天下午6點,意大利官方會公布最新的新冠肺炎確診、死亡人數。人人都希望能盡快拉平的疫情感染人數曲線依然在執(zhí)著地向上攀升著。這個往日吸引世界各地無數游客的國家陷入了巨大的困境。
此時,遠在北京的中央音樂學院教授鄭荃也在密切關注著意大利的疫情,并和克雷莫納市的朋友保持著密切聯系。1983年-1986年,鄭荃赴克雷莫納國際提琴制作學校留學,他是該校接收的第一個中國學生。
克雷莫納位于意大利北部,是世界公認的現代小提琴制作工藝發(fā)源地,也是全世界的提琴演奏家、制作家、音樂愛好者心中的圣地。在這個只有7萬人口的小城中,音樂就像是有魔力的粘合劑,讓這里的人們像生活在一個大家庭中。鄭荃也曾經是這個大家庭的一分子。在意大利的幾年間,鄭荃在國際提琴制作比賽中獲得了14枚獎牌,其中1987年獲意大利第一屆全國提琴制作比賽小提琴金獎,同年在保加利亞國際中小提琴制作比賽獲小提琴、中提琴兩枚金牌。意大利的報紙上用醒目的標題刊文“如雨的獎牌落在克雷莫納人——鄭荃身上”。
30多年來,鄭荃和這里的朋友、同行沒有中斷過交流。2019年11月,鄭荃還應邀赴克雷莫納擔任斯特拉迪瓦里國際提琴制作比賽的評委,這也是中國人第一次擔任這個大賽的評委。按照規(guī)定,只有獲得過比賽金獎的人才有資格受邀擔任評委,而且任何大師都只能擔任一次評委,在業(yè)界這是一項很高的榮譽??死啄{以最高的禮遇歡迎鄭荃歸來。
沒想到,僅僅幾個月之隔,由于疫情嚴重,克雷莫納已被意大利列入疫情防控的“紅區(qū)”。
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鄭荃說:“我有很多朋友在那里,所以我真的很難受。我們學校(克雷莫納國際提琴制作學校)的原副校長斯高拉里剛退休,他夫人是醫(yī)院的血液科醫(yī)生,夫妻倆都感染了,在家里自我隔離治療,幸運的是現在好轉了。還有克雷莫納市的老市長,我給他打電話的時候,他說我們這里什么都缺,疫情開始時我們幾乎沒有任何防護物資……”
談到疫情中的克雷莫納,鄭荃的聲音有些哽咽。這哪里是他曾經熟悉的那個城市??!
1983年,當鄭荃費盡周折,終于帶著自己兌換的全部經費300美元抵達學校后,才得知意大利政府給自己的助學金要兩個月之后才能領到。無論他怎么省吃儉用,也不可能撐過第一個月。鄭荃只好硬著頭皮敲開了當時的副校長斯高拉里辦公室的門。聽完鄭荃的陳述,斯高拉里帶著鄭荃一路快走來到他們班的教室。鄭荃不知道會發(fā)生什么,心里一陣忐忑。
沒想到,斯高拉里扶著鄭荃的肩膀,對全班同學懇切地說:“這位同學來自遙遠的中國,現在沒有錢了,我希望大家輪流請他到家里做客,每人招待他一周,直到他收到助學金為止?!?/p>
經歷過上山下鄉(xiāng),一路艱辛奮斗才得以進入中央音樂學院深造的鄭荃,赴意大利留學時已33歲,而班里的同學們大多還不到20歲,他們年輕友善又熱情好客,爭相邀請鄭荃到家里做客……
這些當年的同學、朋友還有他們的家人,現在卻因疫情備受煎熬,甚至缺乏最基本的衛(wèi)生防護用品,有些人還經歷著失去親友的痛苦。
心急如焚的鄭荃立即先購買了800副口罩郵寄過去應急。由于國內疫情暴發(fā)之初,形勢日趨嚴重,又趕上春節(jié)假期,醫(yī)用口罩、酒精、消毒液成了緊俏物資,北京街頭大大小小的藥店多數貼出了“缺貨”的通知。作為中國樂器協(xié)會提琴制作師分會會長的鄭荃也號召大家積極捐贈,3天內有106名中國提琴制作師響應號召,捐贈了2萬多副口罩。得知消息的親朋好友也紛紛參與捐贈。這些口罩被分成若干個小包裹,一批批寄往克雷莫納。
鄭荃說:“因為受疫情影響,有時候郵寄會慢一些,運氣好的5天就到了,有的需要10多天。因為很多國際航線都中斷了,所以包裹有的經過香港,有的經過法國,再經過德國才能到意大利。還好包裹都沒丟,而且一兩公斤的小包裹海關很容易放行,還不收稅。有一個5000副口罩的包裹比較大,收了250歐元關稅,也還可以接受。”
國際提琴與琴弓制作大師協(xié)會副主席和意大利專業(yè)提琴制作師協(xié)會副主席西莫奈·莫拉西就生活在克雷莫納,他本人也是一名高級制琴師。現在,莫拉西的手工琴坊也不得不關閉。他在接受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記者采訪時說:“我和我的朋友——克雷莫納的制琴師們,以及克雷莫納市政府和醫(yī)院,在疫情迅速蔓延的時候,紛紛收到來自中國同行的慰問,他們給我們帶來抗疫的信心。中國著名小提琴制作大師鄭荃教授曾在克雷莫納學習制琴技藝,在他的倡議下,中國樂器協(xié)會提琴制作師分會100多位制琴師向克雷莫納市捐贈了口罩,為我們及時提供醫(yī)療物資方面的保障?!?/p>
意大利國家制琴藝術協(xié)會主席尼克里尼·瓜爾提艾洛·瓦爾特還在社交媒體上貼出與鄭荃的合影照片表示感謝。他說,鄭荃和中國樂器協(xié)會提琴制作師分會的善舉體現了中國制琴人對克雷莫納的深厚感情。
讓更多人感受制琴藝術之美
3月的北京,黃色的迎春花開了,白色、粉色、紫色的玉蘭花在藍天下靜靜綻放,柳樹已是新綠縷縷……經歷了疫情的沖擊,感受了最為難忘的居家隔離,度過了沒有走親訪友以及旅游購物的春節(jié),人們開始在陽光下享受春天的溫暖。雖然很多公共場所還貼著間隔一米的黃線標識,出門必戴口罩也成了人們生活的新標配,但畢竟人們正在一點點回歸到正常的生活軌道。
城市在慢慢復蘇,出于安全考量,各個學校還沒有正式開學,往日熱鬧喧囂的校園寂靜而空曠,學生們都按照要求在家上網課,在線教育成為重要的學習方式。
幾十年致力于制琴和培養(yǎng)制琴人才,鄭荃始終不變的初心就是希望更多人了解這門學科,感受它的魅力。3月28日,鄭荃應邀通過網絡直播方式,為大家介紹小提琴的制作過程,以及選琴、演奏、收藏等方面的知識。
直播地點在鄭荃自己的工作室,鄭荃一身休閑西服,輕松但不隨意,身后是一個陳列柜,里面有多把自己制作及收藏的小提琴。
鄭荃說,自己還是第一次通過網絡直播的方式講課,由于在線聽課的人太多,網絡傳輸信號時有卡頓。后來鄭荃才知道,當天在線聽課的人中,有很多是專業(yè)的音樂教師,還提出了很多非常專業(yè)的問題。作為提琴制作專家,鄭荃很高興有這么多人熱愛音樂、關注提琴制作。
由于多方面原因,中國的提琴制作落后了很多年。鄭荃曾經說過:“我到意大利的目的,就是為了回國把中國的提琴制作搞上去?!被貒k學時他許下諾言:“要讓中國在世界提琴制作領域占有一席之地?!?/p>
改革開放以后,我國先后派出幾批提琴制作師前往歐洲學習進修,他們回國后在各地的音樂學院辦學,培養(yǎng)了許多優(yōu)秀的提琴制作人才,極大地推動了我國藝術提琴制作專業(yè)的發(fā)展,對促進工業(yè)化生產提琴質量的提高發(fā)揮了重要作用。目前,全國已有6所專業(yè)音樂院校設立了提琴制作專業(yè),中國樂器協(xié)會提琴制作師分會等專業(yè)組織成員已經發(fā)展到200多人,在國際提琴制作比賽中,中國選手屢獲佳績。
如今,在國內各種西洋樂器門類中,中國的藝術提琴是為數不多的能接近國際高端水平的樂器。中國提琴制作業(yè)不但在提琴生產數量上占據了世界市場70%以上的份額,藝術提琴的制作水平也迅速提高,涌現出許多杰出的青年提琴制作家。
留學歸國后,鄭荃一方面繼續(xù)提琴制作,一方面致力于培養(yǎng)提琴制作方面的人才。30多年來,他培養(yǎng)的學生有百余人,很多在國際提琴制作領域獲得大獎的中國青年提琴制作家都出自他的門下,如趙世全、江峰、張安、徐長成等。
“琴”言“琴”語
提琴制作不僅要有一定的天賦,有良好的音樂基礎,還需要多年的積累和實踐。完成一把小提琴的制作,從制模、選材、做側板、底板、面板,再到裝配、調音等,有13道大工序,通常要耗時200多個小時。
在鄭荃看來,要成為合格的提琴制作師,還需要有深厚的文化功底,這也是意大利的提琴制作享譽世界的原因之一?!疤崆僦谱麟m然也有制造的部分,但它屬于藝術門類,與一個國家的文化、生活習慣、民族性格都有關系。因此,意大利學派的東西到了法國就有法國的特色,到了德國就有德國的特色。各國的提琴制作師都會根據自己的民族特性吸收一些內容,但又會有一些改進。相對來說,因為意大利的文化底蘊比較深厚,所以他們對音樂對藝術的感覺,很多是學不來的?!编嵻跽f。
1989年,鄭荃創(chuàng)建了中央音樂學院提琴制作中心,逐步建立了從附中、本科到碩士研究生的十年制教學體系。在他規(guī)劃的提琴制作專業(yè)學習課程中,包括樂器演奏、樂理、弦樂史、樂器史、重奏、基礎物理、機械制圖、應用技術、樂器聲學、制作、油漆、修復、制圖、美學、雕塑等10多門課程,也延伸到物理、化學、美術等領域。
鄭荃對提琴制作專業(yè)的學生有嚴格的要求:第一要求學生擁有材料、結構、聲學、力學、油漆等理工科方面的知識;第二要有很強的動手能力,有實踐創(chuàng)造的想法;第三要會演奏弦樂器,有藝術造詣,對音質有特殊的敏感性;第四要有很好的造型感,因為這是琴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有人疑惑,制琴需要學這么多課程嗎?鄭荃說:“這是門融合了繪畫、音樂、雕塑、工藝等的綜合藝術。17世紀斯特拉迪瓦里制作的提琴,價值1500萬-2000萬美元。在我國,這門藝術曲高和寡,鮮為人知,常被誤認為是工匠的雕蟲小技,實則不然。中國人心靈手巧,對琴文化有更深的了解后,可以提高得很快。”
30多年來,鄭荃一直不間斷地在國外學習交流。1997年,他受教育部派遣,作為高級訪問學者在法國瓦特羅提琴工作室進修提琴修復及鑒定,并在拉芳琴弓制作室學習提琴琴弓制作及修復。他不斷汲取豐富的藝術營養(yǎng),并從國際比較的角度思考中國提琴制作業(yè)的發(fā)展之路和人才培養(yǎng)之路。
鄭荃堅信,真正的制琴人才必須是藝術素質高,并掌握現代科技的復合人才。中國要培養(yǎng)世界級的提琴制作師,就要從制琴技巧和科學文化素養(yǎng)兩方面下功夫,才能使制琴藝術教育進入到一個新的境界?!爸袊崆僦谱鞯男乱淮€沒有完全成長起來,過去的提琴制作師很多來自于工藝制造領域,和提琴制作藝術有相當的距離。我們還是模仿的多,創(chuàng)作的少;群體的東西多,個性的東西少。意大利的提琴文化最大的特色就是個性化,每個人做的琴、每一把琴都要求不一樣。整個創(chuàng)作過程就是一件藝術品。藝術類型的思維相比工藝類型的思維,區(qū)別就在于每一件作品都要體現創(chuàng)新?!?/p>
“現代人生活在一個開放的社會,一個人局限于自己的專業(yè)是不夠的,提琴制作只是藝術這棵大樹上的一小片葉子,你只有從小葉子開始了解,到樹枝,到樹干,再到樹根的整體情況,才能了解提琴制作在整個藝術門類里的位置。如果不能從這個高度考慮問題,就只能是一個思維狹窄的工匠?!边@是鄭荃常說的一段話。
共譜美的協(xié)奏曲
1990年,鄭荃制作的中提琴在被稱為“音樂界的奧運會”的蘇聯柴科夫斯基國際提琴制作比賽中獲金獎。
30多年來,鄭荃的作品被許多國際著名交響樂團的音樂家使用,世界著名小提琴家梅紐因曾在意大利帕格尼尼國際小提琴大賽上用鄭荃的作品演奏,并專門寄來照片,還附上一句話:“對你高超的制琴技藝表示祝賀?!痹鴬Z得意大利帕格尼尼國際小提琴大賽金獎的小提琴演奏家呂思清,多年來的演奏用琴中就有鄭荃為他量身定做的。
中央音樂學院大提琴專業(yè)朱亦兵教授曾說:“我演奏鄭荃老師制作的提琴時,能感受到他對這把琴所傾注的精力和心血,可以說他對自己的作品賦予了一種藝術靈魂。”
近十幾年來,鄭荃不再參加各項國際比賽,他希望可以不受制于各種規(guī)則,真正按照自己的追求去制琴。隨著陸續(xù)從各個管理崗位上退下來,他終于可以靜下來專心投入到自己最鐘愛的制琴事業(yè)中,他希望做出能完美呈現音樂之美的琴。這個過程既是一種藝術享受,也是人生經驗的綜合體現?!疤崆偎囆g走到這一步,講究的已經是意境、人的胸襟和人格狀態(tài)了。不了解提琴制作的人,很難品味出提琴作品的味道,很難從內心去感受提琴作品所具有的內涵。”
鄭荃坦言,在這個不斷探索的過程中,肯定會有很多困難,甚至有時還會倒退,但他會堅持下去。就像英國著名登山家喬治·馬洛里被問到“為什么要攀登珠穆朗瑪峰”時,他回答:“因為山就在那里!”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ccwz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