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任朝霞)12月13日,第五屆“復旦-中植科學獎”頒獎典禮暨2020復旦科技創(chuàng)新論壇在上海舉行。“復旦-中植科學獎”評審委員會主席、著名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丁肇中宣讀獲獎名單,英國皇家學會會員、布里斯托大學教授邁克爾·貝里,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賓夕法尼亞大學教授查爾斯·凱恩和中國科學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學校長薛其坤獲2020年“復旦-中植科學獎”。
其中, 邁克爾·貝里提出的貝里相位,是量子力學基礎研究的重大突破,促進了對拓撲物態(tài)的研究。查爾斯·凱恩提出了拓撲絕緣體的關鍵理論,促使拓撲絕緣體研究領域的誕生,并推動了該領域的蓬勃發(fā)展。薛其坤及其領銜團隊首次在實驗中發(fā)現量子反?;魻栃@一研究成果將推動新一代低能耗晶體管和電子學器件的發(fā)展,甚至可能加速推進信息技術革命的進程。
據悉,“復旦-中植科學獎”由復旦大學和中植企業(yè)集團于2015年合作設立,以表彰在數學、物理學和生物醫(yī)學領域做出原創(chuàng)性杰出貢獻的全球科學家。獎項每三年在這三個學科領域中輪流頒發(fā)。今年的“復旦-中植科學獎”授予物理學領域的杰出科學家,這是該獎項設立以來的第二次。2017年9月,“復旦-中植科學獎”首次授予物理學領域科學家,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教授雷納·韋斯(Rainer Weiss)和加州理工學院教授基普·索恩(Kip Thorne)、巴里·巴里什(Barry Barish)三位獲獎,并于同年10月榮獲了諾貝爾物理學獎。而2016年首屆“復旦-中植科學獎”授予美國科學家詹姆斯·艾利森(James P.Allison)和日本科學家本庶佑(Tasuku Honjo),這兩位科學家因“對腫瘤負性免疫調節(jié)的抑制治療方法”而獲得201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yī)學獎。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ccwz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