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新時代,我們可能更需要深化對生命的認識。當下,有許多孩子出現了焦慮甚至抑郁。那么,焦慮和抑郁來源于什么?這恰恰是因為信息爆炸。
面對智能化,教師應該怎么做?我認為,越是在智能時代,教師的作用越重要,課堂的作用越重要。通過百度,你幾乎可以搜索到任何信息,但是在百度里面找不到安靜。安靜需要人來引導。
我們用一分鐘時間做一個實驗,請大家把眼睛閉上,深呼吸,能否在一分鐘內不起雜念、不走神,只專注于呼吸。我以起雜念的人為例問兩個問題:既然起了雜念,請問是誰讓你起了雜念?又是哪一個你發(fā)現了起雜念的你?原來,在我們的生命中至少有兩個我,一個是起雜念的我,一個是跟蹤起雜念的我。
教育即喚醒,就是點亮孩子的心燈。知識教育重要嗎?重要,但不是最重要的。按照教育整體性的認識,教育必須包括心性教育、道德教育、知識教育等,但多少年來我們一直在進行三分之一的教育,即知識教育。心性教育的缺失讓大量的孩子內心發(fā)生了裂變、焦慮、抑郁、空心。所以,點亮孩子的心燈尤為重要。
教育和文化在許多時候是一種心理暗示。既然是心理暗示,我們就要拿正面的信息暗示給學生。所以,文學和文化一定講求安全性。一個作家的作品如果寫出來,不敢讓自己的孩子看,那么就不應該發(fā)表。閱讀的安全性是第一重要的。在今天信息多元的時代,作為教師和家長尤其重要的是把好閱讀安全關。我們要選擇被時間檢驗過的書籍,盡可能地讀經典。所以,與其讀100本沒有質量的書,不如把經典讀100遍。
我在《好老師是一盞燈》這篇文章中寫過:一個教師要想成為“四有”好老師,第一重要的是要認識到教育的對象是自己?!按髮W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止善”?!懊髅鞯隆本褪屈c亮孩子的心燈,點亮自己的心燈。
教師是善的職業(yè)。如果有一個教師去世了,他的學生能為他守孝三年。這是什么感覺。在今天,有沒有這樣的教師?我覺得我的老師劉富榮就是這樣的教師。當時我們要畢業(yè)了,每一位學生拿出兩毛錢給他買了一個紀念品,但他無論如何都不肯接受,最后他給每一位學生發(fā)了兩毛錢才接受,大家含著淚水接下了兩毛錢。多年后,他的兒子考上大學。我們給他準備了一個紅包,他兒子無論如何也不接受,拒絕的神態(tài)跟他爸爸拒絕我們紀念品的神態(tài)一模一樣。這就是教育?,F在我的老師已經退休了,仍然在學校里做義教。
“朝聞道,夕死可矣”。如果教師悟透了這句話,每天認真地活著,負責任地活著,他就沒有焦慮,因為焦慮來自患得患失。如果一個人能回到心靈的故鄉(xiāng),焦慮就大大減弱。怎樣才能回到心靈的故鄉(xiāng)?那就是將剛才一分鐘的實驗擴大,擴展到10分鐘、1個小時、24小時。當24小時都能不走神時,你會發(fā)現生命需要的太少,幸福的成本太低。所以,教育最重要的是教給孩子幸福力。
《中國教師報》2019年05月29日第14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ccwz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