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事家庭教育指導實踐20年來,回答家長咨詢時我說得最多的兩句話是:“別急,這很正常?!薄跋热フ裔t(yī)生檢查一下,沒有問題了再來找我談家庭教育的問題,別耽誤了孩子的治療?!?/p>
前一句反映了急于求成的家長對孩子成長過程中發(fā)展性問題的誤解,他們總是把兒童發(fā)展的階段性特點看成孩子的缺點,不能耐心地陪伴孩子走過成長的風雨;后一句反映了礙于面子的家長對孩子障礙式問題的回避,當孩子有了身心發(fā)展障礙時,不少家長不愿意到正規(guī)的心理精神科接受規(guī)范的診斷與治療,不能正視問題,病急亂投醫(yī),把心理疾病當成道德問題去解決。
指導實踐越深入,面對越來越多的個性化家庭教育問題,我發(fā)現(xiàn)不少家長被哲學和心理學某個流派的理論推導出來的理念所誤導,把各種流行的“關鍵期”“愛與自由”“相信兒童”“保護天性”的術語和觀念當成實踐指導原則,不僅被各種育兒“套路”制造了育兒焦慮,甚至因為諱疾忌醫(yī)而耽誤了孩子的最佳治療期。
通過對語言文字、傳統(tǒng)家訓以及父母教育角色認識與扮演問題的探索,我越來越體會到,家庭教育實踐的困境來源于理論的偏激與蒙蔽。當下,迫切需要引導更多家庭基于教育的“生活臨床”,綜合各種理論智慧,走上理性的教育之路,而不是從某個理論出發(fā),顧頭不顧尾地談如何讓親子關系更融洽、毫無邏輯地鼓吹“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復印件”、想當然地給家長頒發(fā)教育孩子的“上崗證”等。
家庭教育指導不是家長和專家躲在房間里的“密謀”,不是父母和教師形成統(tǒng)一戰(zhàn)線對兒童施壓的“技巧”。需要直面孩子的眾多成長問題,直面廣大家長普遍關切的教育話題,以生動的家庭生活場景、真實的撫育孩子困惑為源頭,通過對教育現(xiàn)象的分析,傳播兒童發(fā)展心理等相關知識與規(guī)律,幫助家長學會嘗試分析問題,提升分析真實教育困惑的能力,避免用理論套用教育實踐的誤區(qū)。
如何做父母需要學習,更希望全家人就教育話題形成家庭學習共同體,創(chuàng)建學習型家庭。當學習和討論在家庭中形成風氣,困惑我們的教育焦慮也就在信任、開放和友善的家庭氛圍中得到緩和與解決。
(作者單位:南京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
《中國教育報》2018年12月06日第10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wǎng)版權所有,未經(jīng)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ccwz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