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消息 近來,教育部一連發(fā)出《新時代高校教師職業(yè)行為十項準則》《新時代中小學教師職業(yè)行為十項準則》等6份文件,再次瞄準各級各類教師師德師風問題,為新時代教師職業(yè)規(guī)范劃定底線、懸起高壓線。
師德是一個老話題,是一個常講不衰的話題。講師德并不是說教師的師德問題太多了,而是要進一步確立師德在教師隊伍建設中的核心地位。
到底什么才是好老師?濰坊醫(yī)學院婦產(chǎn)科教研室教師任春娥說:“做一名教師,如同寫韻味悠長的散文,雖然沒有詩歌的美妙,沒有小說的神奇,但是不張揚不煽情,堅守自我,淡定從容,教書育人,為人師表。”
弘師德:從一個人的堅守到一群人的追求
龔全珍是開國將軍甘祖昌的夫人,但“將軍夫人”不是她的職業(yè),教師才是龔全珍最喜愛也是唯一的職業(yè)。
1957年,這位散發(fā)知識女性氣質的將軍妻子隨著丈夫身背肩扛“15只來亨雞、15對安格拉長毛兔、6頭約克豬小豬崽”回到江西紅色土地的家鄉(xiāng),原來的將軍當起了農(nóng)民,她做起了鄉(xiāng)村教師。
幾十年間,沒有人記得龔全珍去了多少學校,講過多少課,但人們都記得,她從不要一分錢報酬,還經(jīng)常自帶饅頭,就著白開水作午餐。她是一位好老師,兢兢業(yè)業(yè)履行教書育人的職責,并把這個當成兌現(xiàn)自己入黨誓言的最好實踐。
在江西萍鄉(xiāng),龔全珍是一個精神富礦。但是如何把這座富礦用好?今年初,萍鄉(xiāng)建立龔全珍師德教育培訓學院,通過傳承全國道德模范龔全珍的精神,加強在職教師和師范生師德教育,提升師德修養(yǎng)。
如何開發(fā)課程?萍鄉(xiāng)廣播電視大學校長宋福堅坦言,“我們也是摸著石頭過河”。
學院把課程開在了田間地頭。當?shù)丶t色資源豐富,學院多方整合實地教學資源,確定了參觀甘祖昌故居,沿背議事坪宣誓,龔全珍師德教育培訓學院上培訓課,蓮花縣坊樓中學、蓮花縣沿背村小學等實踐基地現(xiàn)場參觀的培訓路線,并根據(jù)培訓對象的不同進行組合。
“以前的教師培訓,一上來就講‘高大上’的職業(yè)道德。這次培訓,我卻被臺上教師的‘小事’感動了?!睂W員劉波說?!霸L談課上,聽到付玉生老師回憶自己在大雪封山的天氣,走了8個小時的山路去給學生上課,我們臺下很多老師都哭了?!逼监l(xiāng)市實驗幼兒園教師王娟說。
在南寧,師德更是成為本地教師上崗前的“必修課”。從今年9月起,南寧啟動師德教育巡回大講堂,講述立德樹人感人故事,組織市級師德教育巡講團23名成員圍繞“講好身邊師德故事,展現(xiàn)綠城教師風范”主題,在全市教育局直屬學校和全市15個縣區(qū)(開發(fā)區(qū))舉辦16場宣講報告會,有中小學教師代表、家長和學生代表7873人次聽取了報告。
2017年12月中旬,習近平總書記對西安交通大學部分西遷老教授來信作出重要批示。教育人重溫“西遷精神”,重溫老一輩知識分子的愛國奮斗精神:國家一聲號召,就背上行囊,滿腔熱血一頭扎進去,一扎就是一輩子。
“我答應的事情一定要完成!”在確診為肺癌晚期后,我國工程力學奠基人之一、西安交大唐照千教授,仍與疾病展開頑強的抗爭,忍受劇烈病痛,堅持修改書稿,甚至在生命的最后時光里,盡管雙目已經(jīng)失明,仍堅持通過口述完成他主編的手冊和文稿。
歷史一往無前,文化一脈相承。1956年隨交通大學內遷西安,唐照千多次放棄優(yōu)厚待遇,扎根西安埋頭科研。唐照千先生的事跡,極大地鼓舞了西安交大的莘莘學子,其中就有俞茂宏。他們代際相傳的故事也成為西安交大師德接續(xù)、師風傳承的典型代表。
不久前,一封來自西安交通大學俞茂宏教授寫給愛心人士和校友的信感動了無數(shù)人。俞茂宏三十年如一日,堅持攻關力學基礎研究,突破的基礎創(chuàng)新理論研究成果“俞茂宏統(tǒng)一強度理論”,破解了世界公認的力學難題。
兩年前,俞茂宏的視力下降到0.25,基本不能讀書寫作,但他始終不放棄著書的心愿,通過口述記錄的方式繼續(xù)寫作。他在信中告訴關心他的人們:“我已85歲,有人勸我保護眼睛重要,但我之所以堅持完成這些著作,就是要把我頭腦中已經(jīng)有的研究成果貢獻給學校,貢獻給國家?!?/P>
一部“西遷史”,一曲“愛國奮斗”的贊歌。
在西安交大校園里,像唐照千、俞茂宏這樣的老教授還有很多,他們把個人的奮斗融入國家民族的發(fā)展。西遷精神被納入新教工培訓內容薪火相傳。以西遷精神為核心的“傳幫帶”,已經(jīng)成為西安交大師德師風建設的獨特標簽。
“一邊東挪西借給殘疾兒子籌措醫(yī)藥費,一邊還花費自己為數(shù)不多的時間精力幫學生無償補課……”近日,主題為“初心和使命”的第三屆“華師故事”展映會在華中師范大學上演,校史回顧、師德師風、送教支邊、社會服務……華中師大多名師生校友用7個感人至深的故事,講述了百年華師接力奮斗的教育史詩。
“我們意在挖掘學校百年教育史詩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精神力量,通過老、中、青三代華師人講述學科、學者、學子的故事,為全體華師人提供精神食糧,用故事重塑教育魂,喚起教書育人的初心,堅定立德樹人的使命。”華中師范大學校長趙凌云說。
就這樣,教師從一種職業(yè),變成了一種信仰;師德,從一個人的價值堅守,變成一群人的追求。
建制度:讓良師脫穎而出
天津市薊州區(qū)薊州一中教師盧成星手機的計步器顯示,每天至少要走兩萬步。
作為寄宿制學校的班主任,盧成星的工作瑣細而繁重??匆妼W生洗頭用涼水,他會主動跑去打熱水。學生生病,他總是陪在身邊。他還和學生一起跑步、做操,就是這名“暖男”,學生們喜歡叫他“小爐子”。
當有人問他“累不累”時,他的回答是:當然累。但正是有了這兩萬步,才有機會深入到學生中,與學生交流談心,隨時發(fā)現(xiàn)問題、處理問題,并且隨時調整工作思路,確定新的目標任務,助力每一個學生成長成才。
近年來,像盧成星這樣的干部、教師,在薊州區(qū)還有很多。一心愛生、勤于管理的公樂小學校長寧艷玲,帶出“樹空兒里走出的冠軍籃球夢之隊”的桑梓鎮(zhèn)中心小學好教練殷滿倉,積極鉆研教法、勇于創(chuàng)新的第六小學數(shù)學教師孟慶陽,寫了數(shù)十萬字教學感悟的羅莊子鎮(zhèn)初級中學英語教師劉慶利,遭遇挫折、永不言敗的出頭嶺鎮(zhèn)景興春蕾中學優(yōu)秀班主任孫艷玉……據(jù)統(tǒng)計,近3年來,薊州區(qū)近千名優(yōu)秀黨員、教師先后受到各級各類表彰。
在薊州區(qū),良好的師德師風形成的秘訣在于,用放大鏡看優(yōu)點,用顯微鏡看進步,用望遠鏡看發(fā)展,用哈哈鏡看特點。
前一段時間薊州區(qū)學校間“互比互看”大比武活動中,師德師風建設成為一項必比必看的內容,這是薊州區(qū)教育局大力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內強素質、外樹形象的一項務實舉措。
除了激勵以外,外部的考核機制也為師德師風建設注入了一針強心劑。
自2017年6月開始,安徽省界首市在全市范圍內開始推行“百名校長上講堂”活動。在每月的最后一個周六,界首全市中小學校校長、幼兒園園長都要按照計劃,依次進行專題講座,闡述自己的辦學理念、學校管理的方式方法、辦學感悟等,然后由教育主管部門和全市其他校長共同打分,敦促校長們不斷反思,及時總結經(jīng)驗,錘煉“內功”。
“以前都是老師給學生打分,校長給老師打分?,F(xiàn)在,我們校長上講堂,被打分,壓力很大。”邴集中心校校長郭景明說,為了參加這次大講堂活動,他提前一個月就對今年的工作、發(fā)展面臨的問題、破解的方法等進行了認真思考。“上講堂給我們校長深入反思學習提供了一個契機,感覺自己的工作思路更清晰了?!?/P>
今年,界首市教育局實行師德師風查處“零容忍”,開展師德師風專項治理,重點解決個別教師有償補課、侵害學生利益等問題;把“師德師風”專項治理工作納入學校年度綜合考核和學校一把手述職評議考核的重點內容,視情加分或減分。同時,在全市教育系統(tǒng)開展師德師風政策法規(guī)和考試活動,考試成績存入教師檔案,考試不合格的,個人當年年度考核不得評為優(yōu)秀,當年不得表彰評先。
同樣的,青島也將師德師風評價作為人才引進、考核晉升、職務評聘、崗位聘任、評獎評優(yōu)的重要依據(jù),堅決實行師德“一票否決制”。完善教師參與學校民主管理機制,凡涉及學校改革發(fā)展、教師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項均提交教代會審議。通過加大監(jiān)督檢查力度,暢通信訪舉報渠道,努力營造良好的學術氛圍和風清氣正的育人環(huán)境。
為了凸顯學校骨干力量在師德師風建設中的輻射和帶動作用,河南省鞏義市河洛鎮(zhèn)香玉小學開展“雙馨杯”教師評選活動,尋找德育雙馨的教師。
“雙馨杯”教師的評選的第一個環(huán)節(jié)是教師自主申報,在進行自主申報的時候,很多教師陷入沉思:反觀自己的教育行為,是不是擔得起“雙馨”?這變成了一種學習的活動,在申報過程中,很多教師不斷反思和總結自己,體會到了觀念的更新和思想的蛻變。
教師的心靈,是優(yōu)秀教學的源泉,是最優(yōu)秀的教育資源。作為教師,只有努力提升自我、修煉自我,找到自我認同感才能做到最好的自己。
創(chuàng)環(huán)境:師德師風與教師成長相結合
安排教師代課,是很多教務主任頭疼的事。但在浙江金華師范附屬小學,教務主任吳新君卻面臨著幸福的“煩惱”?!敖處焸兗娂娭鲃诱埨t,不僅不用擔心沒人愿意代課,還可以從中挑選教學經(jīng)驗豐富的教師?!?/P>
為什么這里的教師如此熱心積極呢?校長俞正強有他的法寶:師德建設不是空泛的概念,要實實在在做出來,必須營造一個公平的環(huán)境,讓每名教師“氣順”。
學校創(chuàng)新推出“課時銀行制”:教師代課4節(jié)可以換取一天休假,通過多代課可以積攢“假期余額”。請假只能從自己的余額中提取,如果余額不足,除非重大疾病,否則一律不能請假。
滕俊玲和陸莎兩位教師最近正在進修讀研,有了“課時銀行制”,他們的代課熱情迅速被點燃。在需要請假進修的時候可以使用“假期余額”,不用擔心沒有其他教師代課。而當不需要參加進修的時候,他們則積極申請代課,為自己積攢余額。
吳新君說,現(xiàn)在有代課任務時,沒一個教師有怨言,反而會因為多了一節(jié)課而開心。這兩項制度為教師樹立了“不占便宜”和“不添麻煩”兩個基本概念,幫助別人的同時也為自己提供了便利。
語文教師潘丹剛生了孩子,還沒休完產(chǎn)假她就提前趕回學校上課。數(shù)學教師金龍飛只休了一天婚假就趕回學校上課,他開玩笑說:“如果不是因為老家的習俗是周五結婚,我就選擇周末結婚了,這樣連一天假都不用請?!?/P>
類似的故事在金華師范附屬小學比比皆是,為了讓這些事跡感染更多教師,副校長周偉英將每周一次的教師會改成“故事會”。
在“故事會”上,校長和教師以講故事的形式分享發(fā)生在自己身邊真實的故事。有時可能是看到一位教師很早就來到學校備課,有時可能是一名教師給等待學生放學的老人搬了一把椅子……周偉英發(fā)現(xiàn),這些生活中的小故事比生硬的誓言和口號更能夠引起教師的共鳴,現(xiàn)在“故事會”上總能聽見教師們的歡笑聲,激發(fā)其他教師善念的同時,故事的主人公們也因他人的贊美而喜悅。
“很多人都在談師德建設,卻不知道該如何著手。我們的經(jīng)驗是用制度營造一個公平的環(huán)境,守住師德底線。同時,用故事去感染每一名教師,提升師德的高度?!庇嵴龔娬f。
今年剛滿18歲的咸陽中華路小學不大,卻是小而優(yōu)、小而精,是當?shù)厝巳讼蛲钠放茖W校。學校56位教職員工,有6個省級名師工作室、18名省級教學能手、6名學科帶頭人,超過半數(shù)都是業(yè)內“明星”,而且都是學校自己培養(yǎng)的。
宋俊敏一直在語文教學一線兢兢業(yè)業(yè),參加2017年陜西省教學能手大賽前,她從沒上過時長20分鐘的微型課,對教學內容的取舍、教學時間的分配都很茫然。
從一次次磨課評課到比賽注意事項,甚至參賽服裝,學校校長、副校長、教科研主任都為她提出具體建議,毫無保留地分享自己的參賽經(jīng)驗,幫助她斬獲了“2017年陜西省教學能手”稱號。
在濰醫(yī)附院生殖中心的辦公室里,常年掛著這樣一塊不起眼的小黑板,上面寫著“每天英語早讀,周四晚業(yè)務學習”。
從2006年至今,任春娥讓中心所有教師提前半小時上班,每天早晨學習半小時的專業(yè)英語,周四、周五下班后進行業(yè)務學習,更衣室、辦公室都是固定學習場所。
“嘗到學習的甜頭了,就成為習慣了”,大家的科研能力也都有了提升。任春娥指導教研室教師進行課題設計及申報,督促結題及鑒定,僅僅在2009年12月,就一下子結題了4個課題,全部是年輕人主持。
在長沙市芙蓉區(qū),每名教師手里都有一張“成長路線圖”。
新任教師—教壇新秀—骨干教師—名師—卓越教師的“教師成長路線圖”,名校長、名教師、名班主任“三名工作室”聚合了近500名校長、骨干教師,輻射帶動全區(qū)3000余名教師專業(yè)提升……促成長的小平臺,讓教師們對自己的職業(yè)未來有了更清晰的規(guī)劃。
(統(tǒng)稿:記者 劉博智 采寫:記者 張興華 馮麗 方夢宇 賴斯捷 孫軍 甘甜 蔣亦豐 徐德明 周仕敏 程墨 張利軍)
《中國教育報》2018年12月11日第1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wǎng)版權所有,未經(jīng)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ccwz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