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課鈴聲響起,西南交通大學思政課教師謝瑜卻走下講臺。
“你是學習什么專業(yè)的?你知道玻璃的哲學嗎?”從一個小問題切入,謝瑜和身邊的學生認真探討起來。你一言我一語,學生們興致勃勃地講述自己感知到的現(xiàn)象,謝瑜聯(lián)系哲學理論進行闡釋。
“西方人對自然的理解,意味著問題的存在。而中國人對自然的傳統(tǒng)理解,意味著問題的終結?!睆摹白匀挥^”的變遷到“科學和宗教的關系”,謝瑜圍繞課程重點,帶領學生由淺入深地思考,課堂氣氛輕松活躍。
這樣的思政課堂在西南交大已是常態(tài)。近年來,針對思政課程內容抽象枯燥、教學手段單一等問題,西南交大從課堂內容、教學手段、師資隊伍培養(yǎng)等方面,對思政課教學進行改革。學校成立思政課教學團隊,探索啟發(fā)式、問題式、案例式等教學方法,形成了“對話—反思”的教學模式,破解了“教師難教、學生難學”的問題。
在開展集體教研、強化課堂設計的過程中,西南交大思政課教學團隊不斷梳理總結經(jīng)驗,教師的水平越來越高,教學內容和手段也不斷豐富。在整理“自然辯證法概論”課程內容時,思政課教研部教師覃世艷發(fā)現(xiàn),自然辯證法中的“西方話語”已經(jīng)很成熟了,而“中國話語”亟須總結和梳理。在談及中國自然辯證法時,存在著“無話可說”“有話難說”的窘境。
為了打破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一邊倒”的現(xiàn)狀,西南交大思政課教師開展“集體攻關”,挖掘中國智慧,構建“中國話語”素材庫,包括中國傳統(tǒng)話語素材庫、中國當代話語素材庫、西方使用中國話語的素材庫。同時,結合“對話—反思”模式,探索出中國故事教學法、老科學家口述史研究法、科技人物訪談法等教學方法。當枯燥的理論變成妙趣橫生的中國故事、人物案例時,自然辯證法一改嚴肅的面貌,魅力十足,吸引著學生主動學習探究。
在西南交大校長徐飛看來,只有思政課堂“活起來了”“火起來了”,學生的“精氣神”也起來了,對思政課才能“真信、真學、真懂、真用”。
《中國教育報》2019年05月24日第3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wǎng)版權所有,未經(jīng)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ccwz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