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陳欣然 通訊員 劉曉艷)“穩(wěn)了!穩(wěn)了!”隨著嫦娥五號著陸器穩(wěn)穩(wěn)地降落在月球表面,順利展開太陽能帆板,天津大學機械工程學院空間力學團隊師生們的心落了地?!版隙稹憋w月前,在模擬只有地球六分之一重力地面試驗場,該團隊圓滿完成了20多種“嫦娥”在月球著陸的工況,以確保著陸器穩(wěn)穩(wěn)地踏上月球的土壤。
此次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的主要任務是去月球采樣返回,也就是人們通常說的“挖土”。早在2009年,天津大學教授崔玉紅和王建山就開始在實驗室里“造土”——尋找各種合適的材料,盡量符合月球表面土壤的各參數,部分成果最先應用于嫦娥三號。
為了讓嫦娥五號穩(wěn)穩(wěn)落月,并確保所搭載的各種敏感設備不受“內傷”,天津大學空間力學團隊圓滿完成了著陸器穩(wěn)定性試驗面和著陸沖擊試驗面的研制。
我國探月工程重大科技專項分為“繞、落、回”三步走,嫦娥五號將要完成的是這最后一步的“回”,并且是帶著月壤樣品回到地球。返回器在進入地球大氣層時的穩(wěn)定性和姿態(tài)分析,也是天津大學空間力學團隊的重要研究內容之一。通過數值模擬與試驗數據比對,天大團隊提供了不同的工況助力返回器,讓嫦娥五號以“最舒服”的姿態(tài)安全進入大氣層。
《中國教育報》2020年12月04日第3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ccwz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