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區(qū)街角的修自行車鋪,是老周的天地。一塊褪色的帆布搭在鐵架子上,邊角已磨損起毛,卻穩(wěn)穩(wěn)地遮風擋雨。帆布下,木桌上擺著锃亮的扳手、碼放整齊的螺絲刀,還有幾排新舊不一的輪胎。老周總穿著那件洗得發(fā)白的藍色工裝,領口下打著補丁,雙手因長年勞作沾滿黑油,連指甲縫里都浸著機油的顏色??伤ζ饋頃r,眼角的皺紋里都漾著暖意。
我認識老周,是因為小學三年級那輛粉紅色的自行車。那天放學忽降大雨,我推著車往家跑,剛到街角,車鏈“咔嗒”一聲脫落,纏在齒輪上攪成一團。雨水打濕了書包,褲腳也濺滿泥點,我蹲在路邊急得直哭。這時,老周扛著工具箱路過,他沒有多說什么,只是放下工具箱,蹲下來幫我修理。粗糙的手捏著冰冷的鐵鏈,一下一下地往齒輪上搭,雙手蹭得黑黑的。修好后,他邊拍車座邊說:“小姑娘,以后車壞了就來找我,不收錢?!?
從那以后,我的自行車便有了“專屬修理師”。車胎扎了,老周會掏出帶磁鐵的小鐵鉤,仔細在胎上摸索,找出藏在紋路里的釘子,然后麻利地用刀磨平破口,貼上補丁。剎車不靈了,他就蹲在車旁邊,一手捏著剎車柄,一手調(diào)整剎車片,還會教我:“你看,剎車線松了,就擰兩下這個螺絲。平時多檢查,騎起來才安全?!?
后來我上了初中,爸媽給我換了電動車,去修車鋪的次數(shù)漸漸少了。但每次路過街角,都能看到老周忙碌的身影——不是幫鄰居調(diào)車座高度,就是給孩子的小自行車打氣。帆布下的小空間里,總圍著幾個人,說說笑笑的,像個溫暖的“據(jù)點”。有一回,下大雨,我撐著傘路過,見他正冒雨幫一位拄拐杖的老人修三輪車。老人的車胎爆了,老周跪在濕漉漉的地上,半邊的身子都被雨水打濕,卻先把老人扶到帆布下避雨,還遞上一瓶礦泉水,老人連連道謝。
去年冬天,街角整治環(huán)境,老周的修車鋪被劃入整改范圍。我特意繞到那里,只看到一片清空的場地,地上還留著幾塊油污痕跡,像極了老周手上的印記。我正站在原地失落,突然聽到熟悉的聲音:“小姑娘,好久沒見你啦!”轉(zhuǎn)頭一看,老周正在不遠處的社區(qū)便民服務點里,手持扳手,身邊圍著幾個等待修車的人。新搭的棚子,比以前更寬敞了。
如今路過便民服務點,我總會停下和他聊幾句??粗麑WQ螺絲的樣子,陽光灑在他花白的頭發(fā)上,我忽然明白,有些溫暖從不會消失。就像老周手上的機油味,從未被雨水沖散,一直縈繞在街角的風里,也永遠留在我的童年里。
(指導教師:洪敏)
《中國教育報》2025年10月30日 第04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wǎng)版權所有,未經(jīng)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ccwz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