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春夏之交,山東省聊城市莘縣東魯學校寬敞的操場上一場"快閃"拉開序幕。2000余名師生深情唱響《我和我的祖國》,以昂揚向上的精神風貌向祖國七十華誕獻禮。悠揚的歌聲詮釋著奮發(fā)有為的教育情懷;明快的節(jié)奏彈奏出立德樹人的理想追求。
苔花如米小 也學牡丹開
教育的本質意味著: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德國哲學家 雅斯貝爾斯
莘縣東魯學校于2017年成立,教師隊伍由實驗小學、東魯聯(lián)校和近兩年從鄉(xiāng)鎮(zhèn)選調的優(yōu)秀教師組成。為統(tǒng)一思想、凝聚合力、提振干勁,大家提出了拍攝《我和我的祖國》快閃的想法,這一想法在5月5日我與黨員干部的談話活動中得以確定。
我們計劃把快閃作為兒童節(jié)禮物送給全校師生,所以各項工作緊鑼密鼓地展開了。5月10日,成立活動籌備小組,商議拍攝方案,搜集整理各類影像資料;5月17日,學校組織制作團隊到莘縣二中學習視頻拍攝剪輯;5月20日,拍攝"70"大型圖案和學生研學旅行活動;5月21日,拍攝黨徽大型圖案和師生獨唱合唱特寫鏡頭;5月22日,拍攝室內課堂教學和社團活動鏡頭;5月25日,在燕塔廣場、文廟拍攝經(jīng)典誦讀活動鏡頭;5月28日,第一次剪輯;29日,第二次剪輯;30日,第三次剪輯完成,最終定稿;31日,快閃上傳縣電視臺云平臺。
兒童節(jié)前夕,快閃如期播放給孩子們。孩子們看完視頻后,有的自發(fā)地全體起立敬隊禮,有的整齊地鼓掌歡呼,孩子們深情地吐露著自己的心聲:
"老師,我激動地想哭。"
"我為自己的學校感到驕傲。"
"看完快閃感覺學校的一切都那么美好!"
正如許璐老師所說:"看到我們自己的快閃,每次都熱血沸騰,心潮澎湃。這樣的活動,激發(fā)了師生的愛校和愛國熱情,展示出了學校自強、團結、積極、向上的精神。
是的,教育應該是一種喚醒。感動、感恩、驕傲、滿足,都屬于一種精神體驗,真正好的教育,應該是教師親身帶動孩子共同去體驗,讓孩子在體驗中喚醒對美好事物的欲求,發(fā)現(xiàn)自我的美好,進而展現(xiàn)一個個精彩、充滿靈性與創(chuàng)造性的靈魂,這應該是教育的真諦。
采得百花成蜜后 為誰辛苦為誰甜
教育的根是苦的,但教育的果實是甜的。
——古希臘教育家 亞里士多德
快閃前奏中我縣地標、校園環(huán)境和學生活動的俯拍鏡頭,都來自武強老師,他是全縣教育系統(tǒng)唯一具有無人機執(zhí)照人員,六年和無人機打交道的經(jīng)驗和執(zhí)著,六年家人的默默支持與鼓勵,讓他拍出了快閃中震撼人心的鏡頭。
快閃的歌唱場景和錄音合成的策劃,來自于音樂教師張蕾,拍攝合唱場景,她不厭其煩地給老師講解;錄音前,她多次指導師生歌唱技巧;她嘗試加入的前奏和花絮音樂銜接自然、流暢得體。這種一絲不茍,力求完美的精神感染著每一位老師。
延洪波老師負責大場面的學生組織,幾天下來,他的臉上曬褪了一層皮,嗓音幾近嘶啞。許璐、王丹兩位老師負責學校宣傳內容的編排,快閃中所有展示學校教學活動的影像,都是她們從瀚如煙海的資料中挑選出來的;兩千名學生擺出的巨大黨徽圖案,凝聚了美術老師蔣均茹和綜合學科老師的很多心血;快閃中的學校各類標識來自于美術教師豆海菲的精心設計;秦媛媛老師負責快閃的剪輯處理,經(jīng)常加班到深夜,只為快閃最后的精彩呈現(xiàn)。
拍攝那幾天,李寧校長母親生病住院,她每晚陪護老人,但工作中她滿懷激情,沒看出一絲倦意;張蕾老師孩子出水痘住院治療,她都未能陪在身邊;學堂主任和武強老師的孩子感冒高燒不退,但他們一直盯在一線。有些老師沒有上鏡,但貢獻出了自己的聲音,全體教師在活動中都以不同的形式默默做著貢獻。
快閃的制作完成,是學校這個大集體團結合作的結晶,是甘甜的教育成果。它的意義和價值超越了快閃本身,它彰顯了學校師生的凝聚力,彰顯了東魯人對教育的一腔熱愛。
踏遍青山人未老 風景這邊獨好
學校必須是一個精神王國,而只有當學校出現(xiàn)一個精神王國的時候,學校才能稱之為學校。
——前蘇聯(lián)教育家 蘇霍姆林斯基
快閃推出當天,迅速在網(wǎng)絡上傳播開,點擊量一天超1.3萬,互動平臺上全是大拇指點贊,家長們紛紛留言:
"很榮幸自己的孩子在這樣的學校受教。"
"校園整潔,老師和藹,孩子活潑。"
"老師們辛苦了,祝老師們工作順利!"
6月3日,快閃在縣宣傳公眾號發(fā)布;6月5日,記錄快閃拍攝過程文章《火熱的五月》在《莘縣時訊》刊發(fā);6月9日,莘縣新聞用時2分40秒,專題播報東魯學??扉W活動;6月10日,學習強國平臺轉發(fā)快閃。
火熱的五月一去不復返,對于參與其中的師生來說,拍攝制作的過程經(jīng)歷將會永遠印在他們腦海中,成為一種浸潤人心的力量和幸福。這種幸福,是"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的執(zhí)著;是"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的豪邁;是"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去還復來"的自信;是"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的抱負;是"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的奉獻;是"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情懷;是"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的境界……
回想這一段經(jīng)歷,一群小白,純自主、零耗資,做出了一個相對精彩的作品,靠的就是一種精神,而真正的幸福也應該屬于精神層面。教育家、湖南師大劉鐵芳老師說,學校師生共同浸潤在自然與人文彼此輝映的校園之中,共同造就蓬勃向上的學校生命氣象,這是一種和諧的教育生態(tài),就是學校教育的理想國,就是今日學校教育之夢。
學校教育應該多一些喚醒和激發(fā),教育者應該為學生的成長筑基,讓每一個孩子通過學習和實踐,開啟他的自我發(fā)現(xiàn)、自我發(fā)展、自我蛻變和自我實現(xiàn)的全新歷程,用教育之愛給孩子埋下希望的種子,澆灌出美好的精神之花。
作者:高光,山東省莘縣實驗小學紀委書記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wǎng)版權所有,未經(jīng)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ccwz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