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皇帝乾隆在故宮里一再大興土木,是故宮建筑史中至關(guān)重要的角色,但他最愛的還是八平方米的三希堂。他為自己建造了宏偉的寧壽宮(故宮唯一的太上皇宮),但他退休后還是住在養(yǎng)心殿,挨著他的三希堂。所以說,故宮不只是用來住的,更是用來嚇唬人的,如漢代丞相蕭何所說,‘非壯麗無以重威’,以至于紫禁城肇建六百年后,每當我面對它,依然會感到心驚膽戰(zhàn)?!惫蕦m博物院故宮文化傳播研究所所長、著名作家祝勇在新書《故宮六百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序言中對故宮的功能解讀頗為有趣。
多年來,祝勇用文學書寫故宮,出版了《故宮的風花雪月》《故宮的古物之美》《故宮的隱秘角落》等多部作品,或借物詠懷,或憑卷追思,從獨特角度展示了一個豐富深邃的古典中國。新作《故宮六百年》可以視為他此類作品的集大成者,通過對紫禁城六百年歷史的回顧,揭示定都北京的歷史意義,展現(xiàn)中華文明在宮殿建筑、園林、繪畫、讀書藏書等各個方面的巨大成就,也充滿了一個文人與學人對于歷史的溫情與敬意。近日,祝勇在快手平臺以線上直播的形式舉行《故宮六百年》云發(fā)布會,在線人數(shù)1800多萬人次,創(chuàng)下圖書行業(yè)在線直播的最高紀錄。在現(xiàn)場,他感嘆書寫故宮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紫禁城的宏大,不僅使營造變得不可思議,連表達都是困難的。這讓我的心底生起來的那股言說沖動,每次都鎩羽而歸。它太大了,它的故事,一千零一夜也講不完?!?/P>
從2014年寫下第一行字,到2019年寫完,祝勇前后用了將近五年,集中寫作的時間用了三年多,這個時間幾乎與當年集中建造故宮的時間一致。不同的是,建故宮的材料是木,是石,寫故宮的材料是文字,他試圖用文字筑起一座城。
“我不想把它寫成一部編年史,那樣容易寫成流水賬,經(jīng)過一次次的嘗試,決定采用以空間帶時間的結(jié)構(gòu)?!弊S碌闹v述從午門開始,然后是太和殿、保和殿,大致依照從南到北、從東到西的順序,而時間就“裝”在這些空間中,讀者從神武門出來時,不知不覺地就完成了對故宮六百年歷史的回望與重溫?!霸诠蕦m,絕大部分建筑空間都容納了上百年甚至幾百年的歷史風云,弱水三千,我只能取一瓢飲;面對每一個建筑空間,我也只能選取一個時間的片段,讓這些時間的碎片,依附在不同的空間上,銜接成一幅較為完整的歷史拼圖?!?/P>
祝勇認為,故宮是中國封建專制的大本營,但即使如此,在故宮依然找得見日常生活、找得見最樸素的親情與關(guān)愛,更找得見神圣的奉獻與犧牲。就此我們看到了兩個故宮,一個是王朝政治意義上的故宮,另一個是文化意義上的故宮。站在現(xiàn)代的立場上,我們可以對王朝政治進行抨擊,而對故宮的文化價值,我們不能不頂禮膜拜。紫禁城表面上是一座城,背后是一整套的價值觀,是中國人價值觀的偉大成就了這座城的偉大。祝勇說,一切的恩怨、宮斗都是速朽的,縱然像朱棣、乾隆這樣的不世之君,也只是匆匆過客,只有故宮,超越了個體,超越了王朝,得以永恒。
書中最后一章講述了故宮博物院成立、文物南遷等歷史,特別提到莊嚴先生,他一生都很瘦,手無縛雞之力,但在抗戰(zhàn)時期,把一萬多箱故宮古物從北平一路搬到大西南,其中就包括他和老院長馬衡先生最看重的十件石鼓?!笆姆浅V兀抗募s兩噸,但它很有象征性。在那樣一個戰(zhàn)亂的年代,他們的責任就是保護古物。這些故宮前輩經(jīng)歷了風風雨雨,身上有特別令我感佩的東西?!?/P>
站在歷史的交匯點,我們不禁要問,故宮到底是什么?在祝勇看來,它是一座凝聚了中華文明之美的城池。萬萬千千的勞動者成就了它的美,它不是帝王的私產(chǎn),更不是什么“逆產(chǎn)”,而是體現(xiàn)了整個中華民族的文明成果。它的美,來自時間的孕育,來自萬物的和諧,來自真與善的賜予。每當有惡與丑的力量試圖挾持這座城,這座城中都會自生出一種力量與之抗衡,就像我們身體里健康細胞與病變細胞的博弈一樣。這樣的博弈中,這座城并沒有被摧毀,而是變得愈發(fā)硬朗和健康。
《中國教育報》2020年06月10日第9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wǎng)版權(quán)所有,未經(jīng)書面授權(quán)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ccwz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