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手机在线人成网站,国产精品码在线观看0000,国产精品XXXWWW丝袜美女,脸国产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

<strike id="uniie"><listing id="uniie"></listing></strike>
    <blockquote id="uniie"><th id="uniie"></th></blockquote>

  • <cite id="uniie"><listing id="uniie"></listing></cite>
  • 首頁>檢索頁>當(dāng)前

    母親念叨的那些俚語讓我終身受用

    發(fā)布時間:2020-11-12 作者:李海培 來源:中國教育報

    母親不識字,但從我記事時起,她對我們兄妹的家教就特別嚴格。母親對孩子并不疾言厲色,講話總是輕言細語,和顏悅色,她會用很多通俗的俚語來告訴我們?yōu)槿颂幨赖牡览?。這些充滿人生智慧的俗言俚語,讓我終身受益,至今難忘。

    勤緊勤緊,衣飯把穩(wěn);懶惰懶惰,挨饑受餓

    平時母親總是教育我們:勤緊勤緊,衣飯把穩(wěn);懶惰懶惰,挨饑受餓。在母親的教導(dǎo)下,我們兄妹從小就養(yǎng)成了勤儉節(jié)約的好習(xí)慣。

    比如母親經(jīng)常吿誡我們兄妹要愛惜糧食,“一滴汗一粒糧,一米不稠湯”“吃了上頓要想下頓”“一天省一口,一年省幾斗”。不管是在家里還是在親戚家吃飯,她會讓我們吃多少就盛多少,碗里的飯粒要吃得干干凈凈不能剩下。在飯桌上吃飯時,如果我們不慎掉些飯粒在桌上,她會撿起來吃掉,并告誡我們,糧食是寶中之寶,浪費很可惜。對端上桌子的飯菜要實行“光盤行動”;有時盤子里剩下些油怪可惜的,她就用青菜裹干凈吃掉;偶爾去飯館吃飯時,剩菜一定要打包。

    母親會讓我們遠離那些好吃懶做不勞而獲的人。那時,我有一幫小伙伴經(jīng)常聚在一起打撲克,一角錢兩角錢地賭著玩。有一天,正當(dāng)我們“賭”得津津有味時,母親從后面揪住我的耳朵把我拉回家,讓我在堂屋里罰跪并一陣鞭打。母親邊打邊說:“跟著好人學(xué)好人,跟著巫婆跳家神;賭錢人是個豬,有點錢拿去輸。你看方圓幾里,經(jīng)常以賭為生的人有什么好下場?”

    母親說,莊稼人是“磨肋巴骨養(yǎng)腸子,起早三日當(dāng)天工”。做人一定要勤快,不怕慢,只怕站;人在世間一定要做事,不管是務(wù)農(nóng)也好,挑姜賣蒜也罷,只要有個正當(dāng)行業(yè),只要不偷不搶,光明正大,行行都能干出名堂。在母親的教誨下,我后來當(dāng)起了賣雞蛋的小販,從這個鄉(xiāng)場躉來雞蛋,背到另一個鄉(xiāng)場去賣。雖然一個雞蛋只賺幾分錢,但苦中有樂,心里舒坦。販雞蛋的過程也讓我長了見識,磨煉了吃苦耐勞的意志。

    靠人不如靠自己,滾倒不如自爬起

    母親還經(jīng)常教導(dǎo)我們,做人要靠自己,要有骨氣,不到迫不得已不要向別人借錢或者賒東西,熱肉好吃,冷賬難還??傊?,“靠人不如靠自己,滾倒不如自爬起”,若犯了錯誤或受了挫折也不要緊,只要有志氣,還可以從哪里跌倒就從哪里爬起來。

    記得兒時的一個春天,我家在對門坡上栽種的豌豆結(jié)成了串串。一天下午,母親去坡上摘豌豆,恰巧碰見有個背著籮筐的女孩在摘我家的豌豆,被母親抓了個正著。女孩是村里人,她跪求母親放她一馬。母親扶起了她,說:“以后別做偷別人瓜園小菜的事了,改掉了就好;如果不改,久走夜路會撞鬼,萬一今后被別人抓到,說出去就沒有臉面了?!?/P>

    母親說做人的名聲很重要,不要貪小便宜,我們雖窮也要窮得有志氣,別像那些人窮志短馬瘦毛長的人,“好名難得,臭名難背”。成年后我也一直按照母親的教導(dǎo)行事為人。有一次,我到一個民族地區(qū)采風(fēng),好客的苗族同胞盛情款待,將我安排到村長的親戚家歇息。我偶然發(fā)現(xiàn)枕頭底下放了錢、席子底下也有錢,而且都是大面額的紙幣。但那一夜,我沒有一點兒私心雜念,枕著錢睡得特別安穩(wěn)和踏實……

    上世紀80年代中期,高中輟學(xué)的我回家務(wù)農(nóng),在鄉(xiāng)干部招聘考試中考了全鄉(xiāng)第一名,結(jié)果面試時被刷下。我受到很大打擊,在人生最灰暗最自卑的日子里,我曾想一死了之。母親整天守著我安慰我開導(dǎo)我。她說,那些殘疾人都堅強地好好活著,我們有什么理由厭世呢?人生沒有跨不過的溝坎,沒有翻不過的火焰山。聽了母親的一席話,我釋然了。

    一堵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

    母親人緣好,平時村里誰家有婚喪嫁娶,她都盡力幫忙。母親是個心善的人,只要有乞討者上門,她總是一碗苞谷、半碗米地送人,遇到正在吃飯就舀一大碗飯菜給乞討的人。母親常對我們說,救人一難百草逢春……

    我一直記得,在一個寒風(fēng)刺骨大雪紛飛的傍晚,一個乞討的老者從上寨到下寨都沒找到歇腳之處。老者抱著一線希望找到我家時,父親把門打開,他哭著求告,想討一捆干稻草給他鋪在我家火塘邊避避風(fēng)雪。母親立即倒一盆熱水給他燙腳,又燒一碗紅糖姜湯給他暖身子,還煮了一碗面條給他充饑。

    父親讓乞討的老者睡我的床鋪,讓我去鄰居家借宿。第二天早晨老者動身時,母親送了他一升苞谷、幾碗黃豆和一些蔬菜種子,囑咐他回家后好好種地,只要不饞不懶不賭,日子會慢慢好起來的。

    如今母親已經(jīng)過世多年,她碎碎念的那些通俗卻充滿智慧的俚語仍時時縈繞在我的耳畔,比如“吃得虧,打得堆”“一堵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好人護三寨,好狗護三家”……這些俗言俚語雖然并不高深,聽上去似乎平淡如水,但其中蘊藏的人生哲理,夠我受用一生。

    (作者單位:貴州省六盤水市六枝特區(qū)融媒體中心)

    《中國教育報》2020年11月12日第9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關(guān)閱讀

    最新發(fā)布
    熱門標簽
    點擊排行
    熱點推薦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wù)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wǎng)版權(quán)所有,未經(jīng)書面授權(quán)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ccwz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80202584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