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小學階段幾乎沒有讀過一本完整的課外書,那時家里唯一的藏書是一本父親在煤礦上培訓時發(fā)的有關爆破的油印資料。
到了初中,我才有機會接觸課外讀物。初一的語文老師家里有很多藏書,我當即鼓足勇氣向他借閱了一套《水滸傳》。
這次閱讀經歷,讓我對中國古代歷史文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對我后來走上文科生的道路產生了深遠影響。
考上高中后,我才有意識地拓展課外閱讀。為此,舅舅特地帶我去了一趟城里的新華書店,我繞開那些莫名其妙的教輔書,直奔外國文學書架而去。從此以后,我就打開了一個課外閱讀的新天地,像《巴黎圣母院》《悲慘世界》《羅賓漢的故事》《童年》《在人間》《三國演義》《紅樓夢》這類小說,就是在高中緊張的學習生活中抽空讀完的。
就閱讀狀態(tài)而言,我現(xiàn)在最懷念高中階段閱讀小說的情景。因為那時我還處于莊子所描述的混沌狀態(tài),無論何種類型、何種題材的小說,于我而言都是陌生而新鮮的,我都是帶著一顆赤子之心貪婪地閱讀著,沒有任何功利性目的。
考進大學后,讀書時間雖然得到了充分保障,圖書館里的書也基本上滿足了我讀書的需求,但是讀書的功利性、目的性明顯增強了許多。
我在大學期間緊跟著大學老師講述文學作品選和文學史的節(jié)奏,閱讀了古今中外大量的文學作品。單就小說而言,我尤其鐘愛20世紀以降的西方現(xiàn)代派作品,像法國的新小說、美國的黑色幽默小說、拉丁美洲的魔幻現(xiàn)實主義小說等,一讀起來就有一種舍不得讀完的感覺。
不過,大三大四時我又回歸了中國古典小說的閱讀。當時我選了一門陳大康老師的《紅樓夢》導讀課,在陳老師的指導下細讀了一遍《紅樓夢》,并幾乎把王國維、胡適以來研究紅學的重要著作通讀了一遍,才發(fā)現(xiàn)《紅樓夢》的博大精深之處。
2004年,我開始在教學過程中進行整本書閱讀教學的摸索。當時我在上海市松江二中開設了一門自主選修課程——《紅樓夢》導讀,對于一個新教師而言,其難度之大可想而知。在還沒有聽聞過“整本書閱讀”這個教學理念的當時,我就像一個闖進瓷器店里的大象一樣茫然不知所措。
從2004年開始,我就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究竟如何開展整本書閱讀教學。直到前兩年,我才感覺摸索出一點整本書閱讀教學的門道。
2017年,《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出臺,“整本書閱讀”被納入了18個學習任務群。在“統(tǒng)編版”中學語文教材中,“四大名著”赫然在列。這就意味著,今后每個中學生都要在語文教師的指導下整本書閱讀“四大名著”。于是,我決定與王健瑤、李金財、耿榮、葛承程等四位老師合作,研發(fā)一套整本書閱讀“四大名著”的課程化教材。
此番合作研發(fā)“領讀經典”書系,各位老師用心最苦,用力最深,在篇幅浩繁的原著中精選出20-30回,悉心編排,并加之以精讀指導,旨在落實新課標的教育理念,為廣大中學師生提供一個整本書閱讀“四大名著”的課程化教材,以彌補方今整本書閱讀教學之不足。疏漏之處,在所難免,還望各位讀者多多指教。
(作者單位系復旦大學附屬中學)
《中國教師報》2019年06月26日第9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ccwz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