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崗小學在江蘇省鎮(zhèn)江市茅山革命老區(qū)深處,郁郁蔥蔥的樹木繞著兩排簡簡單單的教學樓,是一所再普通不過的鄉(xiāng)村小學。在這里,校長方道清一干就是33年,從青春年少到年逾天命,從滿頭青絲到鬢染秋霜。但在這里,他見證了一茬茬學生如園中青葵,在陽光雨露中成長,以這里為起點,走向遠方。
“我丟不下這些孩子,也丟不下這所學?!?/STRONG>
韋崗街道的偏遠與艱苦眾所周知,然而,這片山、這方土養(yǎng)育了方道清。1987年,剛從師范學校畢業(yè)的他回來了,當上了一名普通的數學教師。
當時學校僅有17名教師,到1999年前后,隨著附近的村民、職工陸續(xù)搬往市區(qū),韋崗小學生源下滑嚴重,幾年之內就減少了近兩三百人。學生走的走,老師調的調?!爱敃r我也想過,一個人能不能撐下去。但我丟不下這些孩子,也丟不下這所學校,哪怕只剩下一個學生,我也要堅持?!庇谑牵闪宋ㄒ灰粋€留下來的人。
2001年,方道清任韋崗小學校長,此時學校只剩6個班,只有140名學生,幾乎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面對辦學的巨大壓力,方道清帶著老師們開始默默地忙碌起來:整修操場、修剪樹木、換窗玻璃,挨家挨戶地上門招收學生。漸漸地,家長們發(fā)現:盡管學校硬件不如市區(qū)校好,但老師們努力讓校園環(huán)境變得越來越整潔;盡管學校師資不如市區(qū)優(yōu)秀,但老師們全心全意服務學生的誠意讓人感動。
學校教師少,教學任務重,為減輕他們的壓力,方道清主動承擔了更多的行政事務;為了讓他們安心留在鄉(xiāng)村,他更是竭盡全力給他們爭取福利:幫助老師們做課題,給他們爭取外出學習機會,約請專家到學校開設講座,指導師生參與各級各類競賽。功夫不負有心人,陸續(xù)地,學校竟然獲得了100多個獎項。然而,他將一切榮譽留給別人,自己卻甘居人后。自他任校長以來,當地教育局分配的5名年輕教師都選擇留了下來。
“都是鄉(xiāng)里鄉(xiāng)親的,哪能不盡心呢”
韋崗小學90%的學生是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或留守兒童,家長文化水平普遍偏低,這直接導致了學生文化底子薄弱,學習習慣較差。部分學生連每天的家庭作業(yè)都完成不了,作業(yè)質量更是得不到保證。
于是,方道清有意識地推遲下班時間,為學困生補習功課,甚至利用雙休日義務送教上門。他還主動承擔了壓力最大的畢業(yè)班的教學工作,時間長達20年之久。即便成為校長后,他依然堅持親自輔導畢業(yè)班學生,特別是那些曾令老師頭疼不已的孩子。
2018屆畢業(yè)班學生陳韋濤(化名),在校時數學成績特別差,寫作業(yè)經常拖拉到晚上11點。家長沒辦法輔導,只能求助方道清,他二話沒說便答應下來。那段時間,每天放學后,方道清都會輔導陳韋濤寫作業(yè),往往到晚上八九點才能回到自己家。有時實在忙不開,回家后也會主動與孩子視頻通話答疑解惑。方道清的辛苦沒有白費。有一次,陳韋濤的數學考了96分,他激動得拍著桌子跳了起來,興奮地與辦公室里的同事分享這一好消息。有同事勸他不必這樣辛苦,他卻說:“都是鄉(xiāng)里鄉(xiāng)親的,哪能不盡心呢!”
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鄉(xiāng)村孩子的特殊情況也考驗著方道清。有些孩子家沒有網絡,爺爺奶奶也沒有智能手機,他便同班主任、學科教師商量,直接打電話給孩子講解課本、布置作業(yè),還協調安排學生到有網絡的鄰居家學習?!拔覀冃量嘁恍]有關系,關鍵是要確保孩子們能夠跟上學習。”方道清說。
“讓師生們來到學校像回到家一樣親切”
在韋崗小學教師封德艷看來,校長的眼里滿是“事兒”,小到為學生調換高度合適的桌椅,大到跟進學校發(fā)展事務,“工作頭緒多、事情繁雜,但校長總是親力親為、細致入微,這是他的常態(tài)”。
上學期有一天,韋崗派出所社區(qū)民警曾接到方道清的電話,稱學校有兩名學生失蹤。事發(fā)兩周前,方道清就發(fā)現這兩名學生多次逃課,便同班主任一起去學生家里家訪。孩子們的父親在附近的一家公司當司機,母親外出打工,小孩無人照管。考慮到這一特殊家庭情況,方道清便每天親自接送姐弟倆上下學。
當天,方道清像往常一樣7點50分左右到達學生家里,卻得知兩人已經出門,然而到了上課時間,教師反饋說姐弟倆仍未到校。報警后,方道清與民警們輾轉多地尋找,到了下午4點才把孩子們找到。原來,兩個孩子因周末貪玩未做作業(yè),害怕被責備,便躲藏了起來。事后,孩子的父親進行了深刻的反省:“方校長工作如此繁忙都能這么關心我的孩子,我這個做父親的又有什么理由推脫呢?”
由于留守兒童和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居多,方道清倡導“用愛滋潤成長”的辦學理念,在校全面實施“關愛教育”,通過組織“師生結對關愛行動”,在各班全面調查摸底的基礎上,對家境貧寒、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實施重點幫扶。
“學校雖然規(guī)模小,但很溫暖、有人情味?!闭Z文教師成晨2017年來到韋崗小學,她說,校長的理解、同事的幫助,讓她始終處于溫馨的工作氣氛中,有了“家一般的感覺”。
而這種感覺也正是方道清所追求的。他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讓師生們來到學校像回到家一樣親切”。
《中國教育報》2020年05月13日第6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ccwz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