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師范大學平?jīng)鰧嶒炛袑W所在的平?jīng)鍪形挥诟拭C省東部,為陜甘寧交匯的幾何中心,既是革命老區(qū),又是集中連片貧困地區(qū)及多民族散雜居地區(qū),教育扶貧的壓力巨大。為了保證適齡兒童接受平等的教育,我校結合初、高中教育的實際情況認真分析研究,以一套“組合拳”多拳出擊,從教育扶貧和扶智多角度助推思想政治教育的發(fā)展。
打好依法、行政控輟保學拳。通過大走訪和主題班會、家長會,教師們以登門入戶的形式開展適齡兒童就學情況摸排工作,同時積極開展法制宣講,向學生和家長宣傳相關法律知識,進一步明確家庭在適齡兒童接受義務教育過程中應盡的責任和義務。同時也向家庭宣傳資助政策,解除一些家長在經(jīng)濟方面的后顧之憂。
學校結合教育教學實際情況,建立起了以校長、年級組長、班主任組成的多位一體的責任機制,形成層層負責的工作局面。責任機制包括:每位校級領導負責一個年級、中層干部負責一個學科,深入到教學和管理一線,了解學生的學情和思想動態(tài),解決學生的學習困難。包級領導、中層干部與年級組長、班主任、科任教師形成一個工作小組,層層包干,誰管理、誰負責;明確控輟保學責任,將責任分解到班級和科任教師。以工作組形式開展的控輟保學,將保障工作真正落到了實處。
打好資助扶貧幫扶拳。學校積極建立資助機制,確保學生不因家庭經(jīng)濟困難而輟學。自入校之日起,班主任就要通過家訪全面了解學生家庭情況,對需要資助的學生做好登記,通過國家助學金、免學雜費、“兩免一補”的義務教育階段住宿生和非住宿生生活補助等渠道,為家庭經(jīng)濟困難學生減輕學習、生活上的困難。在國家政策之外,我校還積極爭取社會資金,并在校內(nèi)發(fā)動建立黨員獎學金,對各年級家庭經(jīng)濟困難學生進行資助。
打好思想感化扶智拳和情感心理疏導拳。伴隨著國家各種資助政策的落地,因經(jīng)濟因素導致輟學的學生大大減少,但因厭學而造成輟學的學生卻同時出現(xiàn)激增趨勢。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學校積極關注后進生,以情動人,幫助他們轉變厭學情緒,重新回歸課堂。
學校通過不斷摸索,組成以班主任為主、中層干部為輔的家訪工作小組,并將家訪作為班主任工作考核的內(nèi)容之一。所有班主任都完成了學期初定下的家訪、電訪1/3家庭的指標,有的班級甚至實現(xiàn)了家訪全覆蓋。家校聯(lián)系、及時溝通,使班主任全面了解學生動態(tài),家長也方便了解學生在校情況,不僅提高了教學質量、保證學生在籍在校,同時也為學校增加了美譽度。
對于家庭貧困、單親及孤兒、留守、學習困難、心理異常等特殊學生群體,德育處要求班主任每個學期摸清其人數(shù)、生活方式等底細,建立特別關愛檔案,進行重點幫扶、教育和管理。一生一案,提高了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打好主題團日活動拳。三年多來,學校開展了“綠化平?jīng)?,美化家園”植樹和清掃活動、“弘揚雷鋒精神,踐行志愿服務”學雷鋒活動、“陽光運動”校運動會、廣播體操比賽、“進軍營”活動等。將德育寓于這些特色活動中,讓學生在過程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在豐富多彩的校園生活中愛上學校、愛上學習,增加集體凝聚力和團體歸屬感,不斷加深當代中學生的責任意識。
打好建設班級文化拳。班級文化建設是形成良好校風、學風的重要部分。在學校每年都開展的“美麗教室”建設活動中,學生們通過自己布置教室、形成班級文化特色,彰顯積極向上、健康文明的正能量。
打好精品社團活動拳。目前我??偣查_設了37個社團,活動內(nèi)容涵蓋學科、人文、科技和體藝四大類。在社團基礎上又相繼成立籃球、足球、武術、舞蹈、管樂、合唱等6個校隊以及美術專業(yè)高考訓練隊。豐富多彩的社團課程營造了學校濃厚的文化氛圍,充實了學生的校園生活,減低了學習壓力和封閉式管理帶來的禁錮感和壓抑感,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才藝素養(yǎng),培養(yǎng)了他們積極向上的生活情趣。
打好民族勵志教育拳和民族團結德育融合拳。平?jīng)鍪泄灿?3個少數(shù)民族,其中回族占全市人口的7.3%,而我校處于回漢生活區(qū)相間的城鄉(xiāng)接合部,學生生源背景呈現(xiàn)多元化的態(tài)勢。這給學校教育帶來了巨大挑戰(zhàn),同時又為學校開展民族團結教育提供了機會。我們通過勵志教育大會、“筑夢·追夢”演講比賽、“破釜沉舟·圓夢中考”目標設計、“我心中的民族人物”等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組織民族學生參觀軍營,提升榮譽感和民族自豪感;召開民族團結主題班會、組織團隊活動,引導學生自覺維護民族大團結,共同創(chuàng)造民族團結的和諧氛圍。
學校各班級多次開展回漢學生“手拉手”結對子活動、“和平”使者競選活動。在班級中實行回漢學生混搭就座的管理模式,不同民族學生之間相互幫扶,既取長補短也建立友誼,提高班級凝聚力。同時,在制定班徽、班訓、張貼標語和圖片時,充分考慮內(nèi)容要利于民族團結。班級不定期組織文藝活動,讓多才多藝、能歌善舞的少數(shù)民族學生通過精彩表演,提升文化自信和民族認同。
在社會的多方助力下,我?!岸嗳背鰮艨剌z保學已見成效,片區(qū)內(nèi)所有適齡學生均已按時入學,有輟學念頭的學生也重返校園,積極努力筑夢前行。
(作者單位:陜西師范大學平?jīng)鰧嶒炛袑W)
《中國教育報》2020年11月11日第7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wǎng)版權所有,未經(jīng)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ccwzc.com All Rights Reserved.